心力衰竭是一種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終末期臨床表現,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新的治療心力衰竭的方案較為少見。心臟所需能量(三磷酸腺苷ATP)大部分來自線粒體的氧化代謝,而線粒體動力學(包括線粒體的裂變及融合)穩態是確保維持線粒體功能的關鍵。既有研究表明,動力相關蛋白1(Drp1)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被激活來驅動哺乳動物的線粒體分裂。過量的脂質攝取會增加Drp1活性,導致線粒體過度分裂和心臟功能障礙。因此,...
2022-12-02
RNA甲基化m6A研究重要檢測工具-高通量測序,本知識點介紹對于關注編碼基因mRNA的甲基化修飾而言,我們再選擇RNA提取時選擇的方法-poly A提取法。mRNA是由DNA的一條鏈作為模板轉錄而來的、攜帶遺傳信息的能指導蛋白質合成的一類單鏈核糖核酸。真核細胞的mRNA分子最顯著的結構特征是具有5’端帽子結構(m7G)和3’端的Poly(A)尾巴。絕大多數哺乳類動物細胞mRNA的3’端存在2...
2022-11-26
IF:38.08 I Biolinkedin? Protein G Magnetic beads參與魚類黏膜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感染的適應性免疫應答機制研究
2022-11-01
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 AKI)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新型AKI生物標志物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 IGFBP7)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臨床不同類型AKI的風險預測。2022年,安徽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理學團隊在腎臟領域權威期刊《國際腎臟病雜志(Kidney In...
2022-10-31
mRNA是由DNA的一條鏈作為模板轉錄而來的、攜帶遺傳信息的能指導蛋白質合成的一類單鏈核糖核酸。真核細胞的mRNA分子最顯著的結構特征是具有5’端帽子結構(m7G)和3’端的Poly(A)尾巴。絕大多數哺乳類動物細胞mRNA的3’端存在20-30個腺苷酸組成的Poly(A)尾,通常用Poly(A+)表示。這種結構為真核mRNA的提取,提供了極為方便的選擇性標志。Biolinkedin? Ol...
2022-10-21
DNA雙鏈斷裂是最嚴重的DNA損傷形式。同源重組修復是精準修復DNA雙鏈斷裂的主要機制,也是利用基因組編輯工具(如 CRISPR/Cas9)進行基因打靶的基礎。然而,植物的同源重組效率很低,其調控機制也還很不清楚。轉錄因子SOG1是植物DNA損傷應答的核心蛋白之一,被認為是動物p53的同功能蛋白。p53是被研究最多的蛋白,也是最重要的抑癌蛋白。與p53相比,人們對SOG1還知之甚少。202...
2022-10-11
近日,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Alessio Lanna團隊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發表文章, 報道發現端粒可以在細胞間通過細胞外囊泡轉移,使T細胞免于衰老,并促進長期免疫記憶。
2022-09-21
日前,長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廳(委)共同制訂的《三省一市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行動方案(2022-2025年)》出臺,提出實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合力培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協同推動、創新創業生態攜手共建、全球創新網絡協同構建、協同創新治理體系一體化推進等五大行動,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2022-09-18
2022年9月12日星期一,因為美國人不過中秋節,所以在國內還在放假之際,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名為《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計劃》,簡稱“拜登政府生物法案”,旨在讓制造業回流,用他們的話說叫“確保美國的發明,能在美國制造”,并且直指生物科技產業。
2022-09-16
A. 什么是包涵體? 包涵體是一種不溶的蛋白質形態,往往蛋白在大腸桿菌或其他表達宿主內高水平表達時,由于表達速率過快,部分蛋白部分折疊或錯誤折疊,會有暴露在外的疏水區與其他結構類似的蛋白形成的聚集物。B.如何盡量避免形成包涵體? 1.延緩蛋白表達,可以降低誘導溫度或降低IPTG(0.01-0.1mM)并延長誘導時間,或者構建質粒時采用較弱的啟動子。 2.更換標簽質粒,比如使用含有...
2022-08-22
我們體外表達蛋白過程經常會遇到蛋白失活的現象,蛋白質失活受多種因素影響,除了與蛋白本身特性外,儲存條件也是關鍵。比如溫度,水,PH,離子強度,保存時間以及容器等,不合適的儲存條件會造成蛋白聚合,重要氨基酸的變化比如二硫鍵還原,肽鍵水解,氨基酸消旋,色氨酸,甲硫氨酸的氧化等,所以合適的保存條件對蛋白的穩定性至關重要,下面具體介紹幾種常用的保存方法。目前蛋白保存以液體保存和凍干保存為主。因蛋白不...
2022-08-18
緩沖體系在蛋白制備純化過程中非常重要,合適緩沖液能確保蛋白活性和結構穩定。為了滿足蛋白后續純化,往往需要對緩沖液進行置換。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純化場景,場景一:針對分泌表達蛋白或抗體,其存在于培養基或腹水中,相對成分復雜,后續純化需要置換緩沖體系,避免影響親和純化的效率。場景二:有些蛋白經過親和純化后需要進行進一步純化(如離子交換層析),在進行離子交換之前需要將鹽離子降低或pH調整,此時需要置...
2022-07-28
一、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概述1.1 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結構[1]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是由多基因編碼、具有多種功能的超家族酶,GST廣泛存在于細菌、真菌、動物和植物體內的一種解毒系統中,其專一性催化還原型的谷胱甘肽巰基與其他化合物的親電基團,生成谷胱甘肽衍生物,具有降低化學反應活性的效應。在各種生物體內,GSTs是由多個基因編碼的、具有多種功能的一組同工酶,分子量為2...
2022-07-19
一、金屬螯合親和技術1.1 金屬螯合親和技術概述及其原理[1]金屬螯合親和技術屬于親和技術的一個分支。1975年Porath首次發現某些蛋白質與某些金屬離子(如Cu2+、Fe2+)之間的親和力可以作為現代色譜技術中蛋白質分離與純化的基礎驅動力(主要包括Zn2+、Cd2+、Hg2+、Co2+、Ni2+等過渡金屬離子),并指出固定金屬親和技術是基于蛋白質與金屬離子的特異性結合的相互作用過程來實現...
2022-07-06
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一種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謝過程,涉及到細胞器、大分子或入侵的微生物,隔離并轉運至溶酶體進行降解。p62/SQSTM1(Sequestosome 1)是第一個被發現的,也是最重要的自噬受體,它具有與泛素(ubiquitin)和LC3相互作用的結構域,能結合泛素化修飾的蛋白,并運輸到自噬體。近日,Military MedicalResearch (IF 34....
2022-07-0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介導了許多的生物學過程,其在催化、轉運、信號傳導等許多生命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鑒定蛋白質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是后基因組時代的重要研究內容。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類型a:兩個球狀蛋白預先形成一個表面,然后靠近再產生相互作用b:兩個球狀蛋白在靠...
2022-07-04
一種不斷擴展和發展的技術工具包,用于有針對性地刺激清醒和行為自由的動物,能幫助科學家努力解開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這些技術通常具有相同的基本方法,將基因變化引入模型生物體中的目標神經元組,使其對可控應用的刺激敏感,例如光、熱、設計藥物或磁場。每種技術都有一系列明顯的優點和缺點,人們對使用磁場的興趣主要是由于采用不受組織阻礙且可以輕松無害地到達目標神經元的即時和不可見刺激的吸引力。合成磁性納米粒...
2022-07-02
原文作者:Ewen Callaway這兩個亞型之所以能流行起來,可能是因為它們能感染對之前Omicron毒株和其他變異株已經免疫的人。就像沒完沒了出續集的好萊塢大片,Omicron又回來了。BA.4和BA.5導致的住院和死亡人數似乎少于之前的Omicron變異株。來源:Morteza Nikoubazl/NurPhoto via Getty就在Omicron的BA.2譜系橫掃全球的幾周之后,...
2022-06-30
|